相关知识产权服务

《微信知识产权报告》出炉,看完这些就明白

来源: 2019.12.16发布 4919人已读
标签: 知识产权

本文导读:
1.互联网逐渐成为社会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沿阵地
2.互联网企业开始主动承担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3.互联网企业用“技术+规则”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新模式与新思路
4.知识产权保护正在变被动为主动
5.知识产权未来将无处不在

10月29日,腾讯在北京举办了一个“互联网社交平台知识产权保护论坛”

会上腾讯同时还发布了一个2019年的《微信知识产权保护报告》

小二做了一份思维导图,看完这份图,这个报告的内容也就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了。

从腾讯知识产权保护团队的这些工作,我们可以感受到很多亮点。

1.互联网逐渐成为社会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沿阵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中国人口的互联网化程度飞速提升。

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则达到8.17亿。

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微信及WeChat 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1.33亿。

每天都有数以亿计的信息在微信上产生、传播。

通常而言,传统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

而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知识产权也开始引起关注。

它的内涵更为广泛,还包括数据库、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数字化作品以及电子版权等。

知识产权问题成为了互联网人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

2.互联网企业开始主动承担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在传统认知看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主要是由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

企业的角色更多是被保护与配合有关部门工作。

虽然知识产权保护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有关部门也在大力加大各项保护力度。

但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仅靠官方的力量还是不够的。

于是一些大企业在面临自己的知识产权问题时,选择了在积极配合政府工作的同时,主动开始了通过自主制定规则与研发技术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

微信知识产权保护报告里表明便在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微信全平台处理品牌侵权个人帐号共计近110,000个。

为品牌权利人输送侵权线索超过500,000条,因商标权侵权处理了34,000多个帐号;因名称类侵权处理了15,000多个帐号;因整体仿冒处理了近14,000个帐号。

版权方面,自2015年起,微信通过独创的“原创”标识,保护了超过1亿篇文章的版权,处理版权侵权文章超150,000篇,为政府省下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花销。
 
3.互联网企业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新模式与新思路

互联网企业作为社会创新的主力,掌握最前沿的技术手段与最灵活的思维方式。

在解决传统知识产权界感到棘手的一些问题时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手段。

(1)“洗稿”是内容创作者非常头疼却十分无力的“老大难”行为,不同于传统的抄袭,洗稿是通过变换用辞,段落,仍然让读者感到与被侵权文章高度近似。

由于洗稿相对于抄袭更难界定和维权,因此产业化规模化洗稿出现,甚至还有专业的洗稿软件,让原创者叫苦不迭。

2018年12月,微信推出微信公众平台“洗稿”投诉合议机制。文章在被投诉侵权以后,微信公众平台将邀请 “洗稿投诉合议小组”对文章作出评定。

经合议若达到“洗稿”处理标准,“洗稿”内容将被替换为原创作者的内容,合议结果也向用户公开展示。

截至2019年6月30日,“洗稿”投诉合议机制解决“洗稿”争议纠纷近200起,为行业治理“洗稿”提供了众多典型鲜活的案例。

(2)传统的视频侵权审核需要用人力进行鉴别,面对网络每天产生的大量视频,人工审核难度巨大。

技术上,微信融合智能识别技术和能力,建立“关键词提前保护机制”、“图像识别模型”以及 “音频识别模型”,对库中影视作品进行提取、校验、检测。

微信也在逐步探索针对涉嫌混淆、仿冒影视作品名称的公众号、小程序搜索展示结果,设置动态调整的搜索展示逻辑,为用户合法清晰地获取影视作品搜索结果提供技术和算法支撑。

4.知识产权保护正在变被动为主动

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往往是在侵权行为发生之后进行的“亡羊补牢”,

而互联网企业的预警机制可以通过预置关键词将侵权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有超过6,500个品牌商标类关键词被平台纳入关键词库。截至2019年上半年,微信公众平台搭建的关键词库总量超60,000个,其中品牌类关键词超过28,000个,因命中关键词库而被拦截的假冒注册行为约达每日11,000余次。达到了“上医治未病”的效果。

5.知识产权未来将无处不在

未来知识产权的保护及不仅仅是政府的工作,也不仅仅是企业的工作。

而是全社会行业多方联动,线上线下全方位共同治理,建立全场景+全电子化的侵权投诉和反馈机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将无所遁形。

36人已赞

商标注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