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知识产权服务

安徽地理标志商标已达100件

来源:互联网 2017.05.04发布 1206人已读

近年来,安徽省工商局连续三年对全省各地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和运用进行了部署和考评。我省六安市、安庆市、宣城市、蚌埠市政府已专门为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和运用、保护出台支持政策。截止2016年底,我省农产品有效注册商标已有8万多件,占全省有效注册商标的三分之一以上,山区市县约占50-80%。地理标志注册商标已达到100件,数量居全国第11位,我省也是全国第11个地理标志商标量达到100件的省份,较上年增长28%。

安徽地理标志商标已达100件

加强农产品商标品牌建设 推进农业产业发展

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必须坚持品牌引领,加强农产品商标品牌建设。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省注重农产品商标品牌建设,大力实施质量品牌升级工程,积极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着力提安徽农产品的品种、品质、品相,着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截止到2016年底,我省已有农产品驰名商标85件、农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1248件,分别占总数的32%、39%,还培育了农产品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32个。 “洽洽”瓜子、 “谢裕大”黄山毛峰茶、“六百里”太平猴魁、“徽六”和“一笑堂”六安瓜片茶叶、“润思”和“天之红”红茶、“溜溜果园”梅、“詹氏”山核桃、“三只松鼠”坚果电商等一大批农产品品牌的涌现,展示安徽农产品的品牌实力和魅力,形成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良好态势,提升了我省农业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安徽农产品向安徽品牌、中国品牌和世界品牌的转变。好山好水蕴育出的安徽优质农产品一直以物美价廉著称,随意消费升级,越来越受都市消费者的喜爱,网上销售形势喜人。我省许多品牌农产品纷纷“触网”,取得了不俗的网上销售业绩。一大批山沟里的土特产也走上了“互联网+商标”的网上销售之路,带着农民增收致富。据“阿里巴巴”大数据分析,安徽商标品牌在国内品牌活跃度地区分布排名中居全国第七位,位列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福建等省市之后,充分体现了我省商标品牌整体实力。

地理标志商标运用见成效 助力精准扶贫

我省逐步规范地理标志商标和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在实际运用中,提升品牌附加值。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指导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人积极运用商标,培育本地地理标志商标开发、使用的典型,积极推动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建设,建立“商标品牌+基地+龙头企业+农户+农业协会(科技服务中心)”共建模式,努力形成开发使用一个地理标志,做大做强一个产业,发展一片区域经济,带动一批农民脱贫和致富的良好效果,越来越受到种养大户、农民、农业龙头企业、农业行业协会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欢迎。

岳西县近年来大力实施生态经济战略,着力打造最具发展潜力的特色支柱产业——茶叶,将它作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第一主线、农民增收的第一渠道和农村经济的第一产业紧抓不放。2016年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6.28万亩,采摘面积13.89万亩。全县年产干茶4680吨,一产产值7.096亿元,其中使用“岳西翠兰”茶叶地理标志商标的1390吨、产值2.80亿元、翠兰10公斤/亩、2015.8元/亩,分别比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前的2007年(750吨、6750万元、7.5公斤/亩、675元/亩)增85.33%、314.81%、33.33%、198.64%。全县使用地理标志商标单位已达497个,其中省级茶叶龙头企业达3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县级龙头企业14家,获得岳西翠兰证明商标授权许可使用企业41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28家。全县茶区现有茶农5万户、15万人、户均茶叶收入1.42万元、人均茶叶收入0.473万元,其中贫困户1.28万户、4.47万人,户均茶叶收入1.24万元、人均茶叶收入0.4万元,茶叶人均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45%左右。该县茶产业2008年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品牌影响力逐年扩大,经济效益日益提高,在10年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跻身于全国茶业百强县和全省茶业十强县之列。2015年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岳西翠兰品牌价值为12.98亿元人民币。

六安市山区面积大、特产非常丰富。“六安瓜片”茶叶是明清皇室贡品,久负盛名,“六安瓜片”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使用后,价格普遍提高33%,茶叶由使用地标前的每斤150元,提升到每斤300多元,每年每户农民增收1.2万元,累计受益农户约50000多户。六安瓜片更是走向全国和世界,我国领导人曾将其作为国礼送给外国元首。

金寨县自2014年以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山区资源,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先后注册了27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位居全省县级第一位,占全省比28.72%,占六安市比77.14%。“金寨生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后,给生姜产业带来的变化是:一个提高:价格提高。金寨生姜原来有品质,无品牌,一直以来没有摆脱“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命运,每年三分之二以上的生姜以3元/公斤的低价被外地收购,然后摇身一变,再以6元/公斤的身价返回市场。“金寨生姜”申报地理标志商标后,金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规范使用商标,统一包装,使得“金寨生姜”价格基本在7元/公斤,比以前增长了2.5倍。两个增长:一是产量产值增长。“金寨生姜”已种植面积1.5万余亩,年产生姜3万余吨,年产值9000万余元,生姜产业已经成为金寨农业的支柱产业;二是农民收入增长。金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姜产业的发展,把“金寨生姜”种植、加工、销售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任务来抓, “金寨生姜”生姜产业化发展,直接带动3000余户农民种植生姜,人均增收2万元,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三个带动:一是带动了生姜企业的发展。生姜种植面积的扩大,产量的提高,直接带动了生姜企业的发展,安徽俊达食品有限公司望名前来该县正在兴办年需生姜10万吨的生姜加工企业;二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生姜产业发展同时带动了当地旅游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各行业的发展,各行业共增加收入20万元以上;三是带动了就业的扩大。生姜种植、加工销售的一条龙发展,使得一个生姜产业就直接或间接解决就业人员2.4万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舒城县的“舒城小兰花”茶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使用以来,价格由注册前的65元每斤,增加到220元每斤,增幅达238%,每年为农民增收3600元,受益农户达6000多户,成为当地茶农创收的主要来源。

“霍山黄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自2002年注册使用以来,地标使用单位70个,茶叶种植面积达13万亩,“霍山黄芽”茶叶价格从十多年前的平均30—40元每斤,到目前平均价格300—400元每斤。高的价格已超过2000元每斤。茶农收入每户平均比10年前增加2000元以上。霍山县现有10万余茶农茶商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茶叶收入已占山区农民收入的35%以上,该县一些地区的茶叶亩产值过万元,茶叶单项年收入2到5万元的农户逐年上升。茶叶真正成为了山区人民的“摇钱树”。

“霍山石斛”在地理标志品牌效应带动下,已成为霍山县太平畈乡50%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注册使用地标后,地标使用单位45个,种植面积达13万亩,“霍山石斛”价格由每克40元上升到每克100元,涨幅2.5倍,产值达6亿元,种植覆盖县内500户,每年为农民带来增收4万元。霍山县有石斛农民专业合作社77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石斛家庭农场3家,个体工商户65家,形成了紧密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模式。霍山石斛已经是安徽和中国的名片,香港、东南亚等地都已经家喻户晓。

黄山市黄山区“太平猴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自2006年注册后,其品牌形象不断提升。据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杂志、中国茶科所、中国茶叶网联合发起的“2016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太平猴魁”品牌价值已达21.74亿元。“太平猴魁”地理标志商标使用单位已有56家,其品牌效应带动了“太平猴魁”茶叶行业快速发展,价格成倍上涨,2016年“太平猴魁”产值达4.235亿元,占黄山区农业产值百分比的39% ;从业人员6.2万人,占总人口百分比的51%。黄山区建档立卡贫困村19个,贫困人口3052户,5881人,这些贫困村、贫困人口基本都在“太平猴魁”茶区,至2016年底已有2700多人脱贫。“太平猴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名副其实地成为黄山区广大茶人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太平猴魁”核心产区新明乡猴坑为“太平猴魁”地标示范基地和示范区,新明乡猴坑生产的太平猴魁供不应求,价格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从10年前的每公斤200多元发展到现在的每公斤2000多元,茶农人均年纯收入从10年前的2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25000余元,10年间翻了10倍,这里的贫困户早已脱贫,太平猴魁创始地、新明乡猴坑村猴村组人口平均收入高达25万元,进入富裕村行列。

宁国市南极乡梅村被誉为“中国山核桃第一村”,2009年以前,山核桃成林面积3.9万亩,平均年产量300万公斤,年产值7000万元,村民平均每年从山核桃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的收入约27000元。2006年宁国市十几户山核桃加工骨干企业共同协商成立了宁国市山核桃协会,并于2009年成功注册“宁国山核桃”地理标志商标,并相继许可给“詹氏”、“山里仁”等企业使用,产品的知名度、信誉度和附加值迅速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时至今日,“宁国山核桃”地理标志商标保护的生产地域已涵盖10个乡镇,会员企业50余家,从业人员达4.8万人,使用面积约35万亩,产品市场规模达37亿元左右,使用地理标志商标后每单位价格比使用前上涨30%以上,价格平均超60元/千克,每年为农户人均增收1万元,受益农户超3万户。

泾县2011年成立茶业协会,2012年成功注册“泾县兰香茶”地理标志商标,“安徽兰香”等几个企业大户结合自身品牌影响力,率先在产品包装上广泛使用,并以与农户采取股份合作、签订契约合同等形式,鼓励和带动农户积极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泾县兰香茶”地理标志商标使用单位35家,使用面积约3万亩,产品市场规模达1.4亿元左右,使用地理标志商标后每单位价格比使用前上涨150%以上,每斤价格超500元,每年为农户人均增收5500元,受益农户超8000家。

枞阳县的“枞阳大闸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后,枞阳县有20户养殖户,产量1000吨,面积22-23万亩,产值8000-1亿元。以枞阳白荡湖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为例,实行鱼蟹混养,2016年使用地标后,螃蟹价格由往年的60元左右上升到80元左右,产值增长了近40万元,仅此项,人均增收10000元。2017年,将有更多的养殖经营户使用该商标,也将有更多渔业农民由此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铜陵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每次参加全国和省农展会都得到较好声誉,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已大幅提升。如该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铜陵白姜”的核心区域的姜农约1000多人,现有会员27家农加工企业,拥有注册商标20多件,有了地标证明商标后,以前生姜每斤在6—7元,现在已达16—17元经济效益翻倍增长,产量由过去的1万余斤到现在5—6万斤,累计带动全区2万多农民脱贫致富。

砀山县拥有享誉全国的特产“砀山酥梨”,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后,使用地标单位8个,种植面积达1.75万亩,使用地标产品的市场规模已达9240万元,“砀山酥梨”由使用地标前的每公斤2元,提升到每公斤3元,每年可为农民带来户均增收23200元,受益农户达518家。

五河县“五河螃蟹”地理标志商标于2016年注册,商标所有权人“五河县螃蟹协会”即许可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等会员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后,价格上升20%。2016年,五河县螃蟹协会还与顺丰安徽分公司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利用顺丰平台,共同打造“五河螃蟹”品牌,通过顺丰公司销售五河螃蟹约1万单。“五河螃蟹”线上还拥有协会网站、协会微商城、协会淘宝店等网络商城,五河县螃蟹协会借助电子商务和物流平台,将螃蟹卖得更远,2016年电商销售占比达18%。线下拥有11家协会门店通过统一渠道往外销售,线上线下联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扩大“五河螃蟹”影响力及销售额,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产业的发展。

加强商标行政执法 保护商标品牌权益保护

我省以打击侵权假冒、保护商标品牌专用权为重点,组织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整治,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涉外商标进行重点保护,通过受理企业和消费者投诉举报、开展打假专案行动、公开“双打”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等多种方式,加大打击侵权假冒的力度,营造全社会创牌、用牌、护牌的良好氛围。根据工商总局统一部署,开展了保护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专项行动。2016年,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处侵权假冒案件5565件,办结5107件,案值2944万元,罚没3396万元,移送司法机关16件;其中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2684件,移送司法机关15件。

商标注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