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知识产权服务

地理标志商标:铺就农民致富“黄金路”

来源:互联网 2018.01.03发布 1169人已读

近年来,地理标志商标在脱贫致富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已经成为精准扶贫、脱贫致富的“金钥匙”,运用地理标志商标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大有可为。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商标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新农村发展,打造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品牌,推动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江苏省淮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网络带动、科技支撑、平台推广、依法保护”为做强地理标志品牌的重要举措,通过“互联网+”“科技+”“平台+”“法律+”等方式,提升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及品牌知名度,让贫困农户和低收入农户增收。据悉,截至目前,淮安市已拥有地理标志商标116件,占全省地理标志商标总数的45%,涵盖粮食、水产、蔬菜、畜禽等6大类,其中“盱眙龙虾”“淮安红椒”“淮安黑猪”入围江苏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20强。

1994年我国把地理标志商标纳入商标保护范畴,不仅给地方经济注入了活力,也促进了农民增收,涌现出了不少成功利用地理标志商标发展农业特色经济的范例。如山东“章丘大葱”,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后农民增收3至5倍,种植面积扩大了三分之二。又如福建省安溪县的“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商标获准注册后,出口单价比全国茶叶平均价格高出80%,市场已经从东南亚逐步扩大到日本、欧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7000多吨,创汇3000多万元。

在探索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地理标志商标正异军突起,正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副局长崔守东在谈及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时所说的“宁德经验”,在全国660多个市中,福建省宁德市有一项数据颇为引人瞩目,在其下辖的9个县市中,各地都有以地理标志商标为代表的“城市名片”,如“宁德大黄鱼”“古田银耳”“柘荣太子参”“福鼎白茶”等。截至目前,宁德市的地理标志商标拥有量达62件,居全国设区市前列。地理标志商标作为地方特色经济的特色品牌,能够为区域品牌产品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和无限商机,也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笔者认为,地理标志商标是一种与现代知识有别的“传统资源”,它的构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具体的地理名称与商品名称组合而成,如“瑞士手表”“北京烤鸭”等;二是以具体的地理名称直接作为地理标志商标,如“香槟(CHAMPAGNE)”既是法国的一个地名,又是产于该地的一种起泡白葡萄酒的地理标志。我国在加入《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后,根据协议的有关原则修改了商标法,并把地理标志纳入商标法的保护范畴。同时,我国农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优质农产品可以依照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使用有关的标志,符合规定产地及生产规范要求的农产品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产品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资源,是历史形成的,既是稀缺的,也是不可再生的,不能人为地创造地理标志产品。因此,对于现有的、符合地理标志产品条件的名优农副产品,理应加强保护管理。然而,目前国内农副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与国内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相比,人们对于作为保护农副产品“纯正血统”和“身份证明”的地理标志知之甚少,甚至有一些生产者、经营者和销售者误认为没有必要为相关农产品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进行保护。

地理标志一般是由地理名称和产品名称组成的,如“麻阳柑橘”“古丈毛尖”“漳州香蕉”“荔浦芋头”等均是颇具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而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是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运用地理标志商标保护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效果尤为明显,特别是地理标志在提升地方特色产品形象,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福建省在打造“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宁德模式”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调研一个、培育一个、成熟一个、申报一个、成功一个”的发展原则,对贫困村在商标注册、品牌培育上予以精准帮扶,并出台了土地、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对新核准的地理标志商标进行一次性奖励,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切实推动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助力贫困地区通过生态农业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更多商标注册,商标查询,专利查询,专利申请,版权登记相关信息及行业新闻,请搜索权大师,权大师为您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商标注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