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知识产权服务

“彭水晶丝苕粉”地理标志商标保护成效显著

来源:互联网 2017.01.22发布 1234人已读

“榆钱鼓,种红薯”,“黄鹂走,出红薯”。武陵山区不仅有秀丽动人的美景,山中小镇更有跳动在舌尖的美味——彭水晶丝苕粉。这种苕粉以当地优质高淀粉红薯为原料,沿用传承了几百年的手工工艺精制而成,在清朝乾隆年间就被列入贡品,曾荣获农业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等荣誉称号。传统的手工工艺加上当地独特的土壤和水质,使得精制而成的粉丝晶莹剔透、不黏不稠、香远溢清而闻名全国。

近年来,彭水县工商局立足传统农业优势,深入挖掘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大力培育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下简称地标产品),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发展迅速,全县共有地理标志商标22件,位居全市之首。其中,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红薯专业技术协会注册的“彭水晶丝苕粉”独树一帜,在重庆市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效推动了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得到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认可。

出实招 抓帮扶

“彭水晶丝苕粉”是彭水的特产,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是该县重要的支柱产业。为充分发挥商标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助推“商标强县、品牌富农”战略的实施,全力推进“彭水晶丝苕粉”地理标志运用保护工作,该县成立了县薯业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红薯产业发展工作统筹,落实专业人员及工作经费,健全定期例会等工作机制,加快形成县街乡齐抓共管、技术队伍跟踪指导的工作局面,强力推进红薯产业化进程。几年来,该县政府用于扶持“彭水晶丝苕粉”品牌及产业资金就高达700余万元。

规范使用管理是做好地理标志商标工作的必要前提。彭水工商局多次深入协会和企业,帮助制定《彭水晶丝苕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定》,指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人加强使用管理,规范许可使用行为。在工商部门的指导下,红薯专业技术协会对生产经营加工“彭水晶丝苕粉”实行“四统一”,即统一标志、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监管,指导被许可使用“彭水晶丝苕粉”证明商标企业同时使用专用标志达2.8万枚。指导协会和许可使用企业做到“六证齐全”,即: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QS认证、企业机构代码证、产品条形码证、产品标准注册登记证。突出资格审查、使用管理和质量管理这三个重点,加强对许可使用企业的管理。还指导许可使用企业及时更新产品包装,在包装上同时标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证明商标、企业商标,并规范标注“地理标志”、“重庆市著名商标”等字样。目前被许可使用“彭水晶丝苕粉”证明商标的8家企业的70多种包装已全部规范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龙头示范带动是做好地理标志商标工作的关键环节。在指导地理标志商标运用的实践中,彭水工商局探索出了“公司+品牌+农户(专业合作社)”的模式,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和示范作用,采取“分类指导、个别培养”的方法,注重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外引内联,横向联系,以小微企业为伙伴,以生产基地和农户为依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带头规范使用,凸显品牌效应。龙头企业运用其雄厚的实力,率先使用加印地标标志和地标专用标志的包装袋,产生品牌效应后,带动一批许可使用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动、竞相使用和规范使用。二是建立起稳定的收购渠道。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合同、牵头建立合作社等形式,提供资金、技术指导,从而稳定货源,稳定品质,拓展市场。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广大农民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有效促进了社员增收致富。

强化行政保护是做好地理标志商标工作的有效保障。彭水工商局始终将保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作为商标行政保护的重要任务。一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2014年以来,该局对全县苕粉加工、加工经营者是否擅自使用“彭水晶丝苕粉”地标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至今未出现一起侵权行为。二是开展商标授权经营,建立长效机制,推行商标授权经营制度,有效地规范、维护了本地商标品牌,促进了红薯产业的做大做强。三是指导开展商标国际注册。指导红薯专业技术协会根据“彭水晶丝苕粉””的国际市场流向,及时申请商标国际注册。目前,协会拟在英国、阿联酋、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申请注册3件商标,实现“商品出口,商标先行”,扩大品牌知名度,拓展国际市场。

促发展 惠民生

“彭水晶丝苕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与使用已成为解决该县“三农”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成为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地方形象的有效途径。

彭水晶丝苕粉主产地集中在该县郁山镇,该镇常年加工鲜薯5万余吨,年产晶丝苕粉8000吨(其中:紫薯粉丝1000余吨),年产值5亿元以上,利税6000万元以上,同时为当地农户提供了1200人就业机会。种植红薯3.8万亩,实现薯农销售收入400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彭水晶丝苕粉”2014年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甘薯粉丝生产线采用国内最新先进设备,形成完整的生产线,并配套治污设施和副产物有效利用措施,取得了产品自营出口权、绿色食品认证和国家地理商标认证,采用“协会+基地+会员”的发展模式,建设红薯科普示范基地6000多亩,培育种植大户106户,辐射带动周边4800多户种植红薯2.5万亩,会员和大户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大幅提高,126个会员实现人均纯收入10450元。

推动产业链延伸。“彭水晶丝苕粉”地理标志商标的成功注册和有效运作,催生和延伸了产业链,由传统、粗放型的种植业向现代化、精细化的加工业发展,逐步形成了红薯种植、加工、营销较完整的产业链。在“彭水晶丝苕粉”品牌效应的带动下,全县成立薯类企业49家,其中公司2家,科研机构1家,加工厂(坊)8家,专业合作社39家,从业人员(社员)4.5万余人。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彭水晶丝苕粉”证明商标注册以来,品牌效益平均每年增加12.6%,带动全县红薯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高附加值红薯改良面积就达18万亩,红薯加工主体200余家,全年鲜薯加工量15.8万吨,加工红薯产品2万多吨,实现农业产值5.8亿元。

提升彭水对外形象。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一个免费的广告,农产品销售到哪里,地方的名称就传到哪里。由于“彭水晶丝苕粉”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产品除销售重庆市场外,还远销四川、湖南、湖北、上海、云南、北京、广东、香港、台湾等10多个地区以及新加坡、阿联酋、英国等境外市场,成为彭水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2014年,全国丘陵山区甘薯产业发展与扶贫推进会在该县召开,彭水因此获批市级龙头企业21家,部级示范社1家、市级示范社7家、市级家庭农场2家, “特色中国”彭水馆开馆,摩围山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区成功创建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忆往昔 展未来

保护一个地标产品,就能形成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随着“彭水晶丝苕粉”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和运用,彭水的产业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发展红薯种植,以薯产品加工销售为重心,依托粉丝、薯干等产品,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实现甘薯产业的提档升级,真正把彭水打造成中华薯业强县。”彭水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一是重宣传。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提升地标知名度。通过举办培训班、集中咨询、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及农户认识地理标志商标,用足、用好地理标志商标。

二是重指导。继续发挥行政指导作用,主动为注册人提供咨询服务,在严格把握标准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和帮助注册人正确运用好“彭水晶丝苕粉”地理标志商标。

三是重规范。继续注重加强地理标志商标的使用管理,从规范许可使用、产品包装、广告宣传以及监督地理标志产品质量,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地理标志商标和专用标志的使用率,发挥出地理标志商标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重监管。继续保持打击侵犯“彭水晶丝苕粉”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行为的高压态势,维护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人和合法许可使用人的合法权益,规范秩序,净化市场。

商标注册查询